您好,欢迎访问402cc永利安全线路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与科研 >> 学术交流 >> 正文
华中农业大学覃江华博士来公司讲学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1-30      

 

11月25日(周五)下午,402cc永利安全线路邀请了公司员工覃江华博士在逸夫人文楼A2014学术报告厅给外院师生做了题为“葛浩文的译事与译论”的讲座。本次讲座是外院研究生科技活动月系列讲座的第二场,讲座由MTI中心副主任吕奇副教授主持,全院研究生、部分青年教师到场聆听了本次讲座。

覃江华博士首先以文献计量的方式向同学们概述了国内有关葛浩文研究的趋势。随后从葛浩文其人其事、葛浩文的翻译观、葛浩文评论评析三个方面讲授了葛浩文的事迹和翻译观以及他本人对葛浩文相关的评析评论。

在讲授葛浩文其人其事时,覃江华博士通过个人经历为向同学们展现了一个幽默有魅力的葛浩文。讲授葛浩文翻译观时,覃江华博士从三大方面讲授了葛浩文的翻译观———文学翻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文学翻译文本的选择,以及文学翻译的本质。由于美国对翻译文学的不重视态度,并且大部分翻译作品都是从欧洲语言到英语,很少有从汉语到英语的文学作品,所以对于葛浩文来说汉英翻译是一项孤独的事业。但对于研究中国文化来说是一项重要且有必要的事业。覃江华博士讲到在选择研究和翻译对象时葛浩文所认为的选择标准(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或诗歌)及四项基本原则(作家的成就、作品的水准和风格、作品翻译后是否会有相当的读者、当代世界的文学思潮)。因此葛浩文是有选择性的翻译中国的文学作品,并且他所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类型多样化,这也是为了让西方了解中国文学的成就。在有关翻译的本质上,覃江华博士讲到葛浩文的翻译意识———翻译是一种改写、一种折衷、一种重新编辑。从一种语言到另外一种语言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寻找双方文化的契合点的,而译者作为中间部分,有时是不可能字字对译的。在一些情况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对应的修改,毕竟可译性高的作品的可读性译文才能得到出版。

覃江华博士对一些观点进行了自己的评析。文学翻译家究竟是不是“接生婆”呢?覃江华博士认为译作的第二次生命是翻译家,“接生婆”是助产而不是给予生命,同时文学翻译不是语码转换,而是再创造,所以文学翻译家并不是所谓的“接生婆”。在此观点上,覃江华博士也提到葛浩文的观点:“翻译家如Arthur Waley者,其遗产不在于翻译作品,更多地表现为他作为译者的角色”。在葛氏看来,所有的译者都是隐身的小说家。关于重新编辑是否具有合法性,覃江华博士认为,译者与原作家商议之后的改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写出较好的译文的。而在市场导向的翻译是否合理上,覃江华博士认为葛浩文的翻译暗含了市场导向,但他同时也提到了葛浩文的解释,即出版商管控了作者和译者的版税和酬劳。在某些时候,译者因为市场性问题被改写了译文也很无辜。

最后,吕奇副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认为覃江华博士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之下,紧扣“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主旋律,以中国文学译介为对象进行研究,为同学们呈现了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即不再局限于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研究,而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译者行为、多元系统、权力话语、编辑出版等相关理论为我所用,并从翻译社会学与哲学视角对原作进行解构、对译作进行重新建构,并对影响译作生成的场域、惯习、资本等内部与外部多维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解读;此外,他还鼓励研究生要向覃江华博士学习,甘于坐冷板凳,潜心翻译研究与翻译实践。

 

专家简介:

覃江华,永利登录402本科、硕士毕业,口译方向试点班第一届员工,武汉大学博士毕业,现任华中农业大学402cc永利安全线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MTI教育中心副主任,翻译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为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某外语类核心期刊匿名审稿人,主要从事翻译学、中国哲学和西方汉学研究。曾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东方翻译》《民族翻译》等期刊(合作)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包括核心期刊12篇。主编《同声传译教程》(2013)、《西方翻译理论名著选读》(2012),参编《新编汉英翻译教程》(2012)、《商务英语翻译》(2009)等教材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湖北省社科基金、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各类科研项目8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湖北省及校级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成果曾获得中国外文局、中国译协优秀论文奖、湖北省翻译协会科研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